聊聊我的工作和理想
【本文 1.3 万字】
前言:
一直想写关于自己几次换工作的理由,以说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追求怎样的职业生涯,人生目标。总是想一次写全、整,结果就是想起来就写几行,然后放到下次想起来。一直这样的话,大概永远也写不完了。所以我想,干脆不管写没写完了,也不用仔细的斟酌字句,只要意思表达一段落就发吧。(2021-10-23)
象牙塔
我的原生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都不是有学识的人,关于理想的启蒙,保持了天然的状态。小时候被问起以后想做什么。还能想起来最初的回答,我想开飞机。那时候觉得在天上飞像鸟一样,自由,可以突破人类的生理限制,看到广袤的未知的大地,可以看到远方的风景。
现在我偶尔会想,追求自由的种子是不是一开始就埋在了身体里。
大概只有小孩子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出校园后,不经意的回首才发现,时光如流水。
中学生活普通到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高考后报了软件工程,并没有人指导我这么做,也没有人反对,只是因为喜欢玩电脑,觉得做软件能接触不同行业的细节,想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回头看来这好像就是行业唾弃的外包。。。)
仔细想想,高考报志愿应该是人生为数不多的重要决策点了,大概率决定了人下辈子做些什么事情,至少应该慎重一些。就结果而言,专业没选错,学校至少是没选好的。你可能不会相信我选择大学只是因为学校名字看上去周正一些,专业描述里面带个“示范”就觉得好(实际上只是普通水平),当时的我也不知道这个专业哪个学校好,甚至也没有这种意识。
当然,人生路漫长,犯下的错其实纠正的机会从来都不缺。我只是觉得,高考后我就经常走在错误的路上、做错误的事情。
我不会后悔做过的事情。回首往昔,很多选择可以做的更好,但同样的条件还是会产生同样的结果。(我也明白这种想法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如果后悔能改变过去的话,又有谁不想重来一次呢)
大学与毕业
话外:在 30 岁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涯,着实有些痛苦。每每想到浪费了 4 年的光阴,而现在的我平庸一事无成,内心便充满了悔恨。难过的是,多年来自己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人总是免不了思考自己的未来的,特别是在大学这样一个迷茫的阶段,关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大学那会儿模糊的结论是: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追求人生的真善美。
我的大学生活普通平庸,乏善可陈。打游戏、看小说、挂科补考、成绩一般,草草毕业。我想应该是很多人的写照吧,所以只是说说毕业前的职业选择吧。
在学校的很长一段时间,最想做的工作是用 c++开发游戏,男孩子又有谁能拒绝这种诱惑呢。蹉跎了几年,虽然也不算太堕落,但也没有突出的特长,只能说勉强还过得去。临近毕业时仍然充满了迷茫,最后的目标只是能有个公司收我,让我可以写代码。
只有几家公司来校招(母校的工科专业很一般,来的公司不多),从 2 个 offer 中选了一个北京的小公司,阴差阳错的进了一家用 java 写校园办公软件的公司。
不算坏不算好,自此踏入社会。
现在看来毕业到工作的过程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不是说随大流(实际上也是时代大流中的一员吧)。而是说,结果不是自己主观推动而催生的,自身的努力造成的影响成分太小。看上去是自己主动选择了这家公司,实际上不过是刚好有这样一个契机、我刚好符合的条件罢了。
有实力的人才有挑选道路的权利,普通人还是踏实一点做好准备等待好运吧。而真正的强者,可以自己开辟道路。
虽然从大学到社会这条路没走好,不管怎么说,还是选择了 programer 这条路,是我想走的路,快十年了啊。(我想下一个十年我还是在写代码吧 @2022)
步入社会
第一份工作
在北京一家几十个人的小公司做校园办公软件。
做的是比较基础的平台支持性工作,相当于修桥铺路那种性质。初入职场的我对自身的工作并不满意,觉得不能直接接触到用户,缺少反馈,有点闭门造车的感觉,特别没有成就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产品怀疑价值,觉得主要是政策驱动下的产物,内心还是想做有趣的产品。
合同 1 年多满的时候决定不再续签,当时人事的老姐问我下家找的哪,我告诉她没有找、裸辞的。当时觉得很累,想给自己放个假。
不管怎么说,当时还是很感谢招我进公司的老板的,给了我第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踏出了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甚至离职的时候还觉得有点对不起当时的老板。
离职后我回了老家云南,开始学习 python(一门编程语言)。后来家里出了点意外,耽搁了几个月又回到北京(其实是被赶走的,而且积蓄也没剩多少了)。
(这家公司几年后被大厂收购了,也挺好)
第二份工作
学 python 的主要原因是想去知乎,那是 2014 年年末的时候,当时的知乎深深的吸引着我。现在想想那时候知乎之所以吸引我,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期运营的比较好,用户、内容都是“高质量”的,氛围也比较好,而并不是主要因为它的产品形态,现在的知乎虽然相对其他中文社区仍然“更优质”,但仍然免不了落入俗套、平庸。(哎,中文互联网大概就是大家比烂,看谁烂的少一点罢了)
可惜知乎甚至没有回我的简历。过年前 WY 收留了我,那时已经穷的靠信用卡度日了,也在北京过了一次贫穷的春节。
去之前确实对这家公司有一些好感,主要在于这家公司运营着大学时玩的游戏。其他也没什么特别的,去一次大公司总是好的。总的来说,选择这份工作只是投了简历并且面试通过而已,
那段日子还不坏,工作不累,还算体面,薪水也过得去。
开始是维护一个社区项目,因为对社区感兴趣,后来才发现只是个濒临死亡的项目,帖子里充满了广告、机器人。
说件讽刺的事情。每年 6 月初的时候就要额外留意论坛发言管控,过滤筛选敏感词,甚至一些 emoji 都不允许发。在此前还不知道「六寺」事件,我竟然因为需要管控言论才了解了这件事。
后来也掺杂了一些其他的维护任务,以及有始无终的新项目开发。直到换了项目组,维护公一个半公益性质的项目, 开始还是很高兴的,觉得是我喜欢的项目。至少从理念上是认可这个产品的。我以为我终于能做喜欢的产品,虽然是边缘小众产品。
年轻时,还能有一些脱离现实的想法,看到事物的一个面就枉自给出定论,轻易的断言好或是不好。实际上,现实的任何事物通常都是复杂因果关系作用的结果,哪能简单的定论好坏。至少这个项目没有一开始预期的那么好。抛开开始的期待,我并没有能够充满热情的投入到新的任务中,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得日常工作普通、枯燥。比如说,代码技术老旧,质量普通,却不能去改善现状。比如上层规划了奇怪的产品线路,产品设计了不认可的功能。最主要的,作为一颗螺丝钉,能够影响的事情实在有限,说白了不过是公司手中的棋子,只能做分配的任务,仅此而起,而且自己并不是不可替代的什么人。我想做可以让我热血沸腾的产品。
这段工作平凡,简单。最喜欢的产品是他们的音乐 APP。
离开北京
回想起来在北京。每天乘地铁上下班,拥挤或者不拥挤。或者骑单车上班下班。中午去食堂吃饭,伙食不错。冬天的北京有时很冷,没霾的晴朗中午能吹着冷风晒一点太阳。周末可以外出找些活动。下雪也不会说去玩雪,虽然第一次大雪的时候给过我特殊的感觉。偶尔和同样北漂的同学聚餐。有朋友亲人来北京要带玩。过年也要加入迁徙大军,计划行程、抢票、买特产。租房搬家租房再搬家。相聚然后离别。
在北京,还有很多人过着这样的生活,把青春年华留在了北京。绝大部分人,不过是时代的尘埃,在北京只能说靠近了时代的中心一点点。
渐渐的觉得疲惫了,团建的时候去大连旅行,旅行还是有趣的,只是有心事,看着心心念漫无边际的大海心绪却一片苍凉
- 工作中产品上不认可,觉得领导和产品经理设计了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莫名其妙功能,而这些功能却要由我们一行行代码的实现。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做无用功,浪费时间,出卖苦力。
- 现实的工作枯燥乏味,做着螺丝钉的工作。工作技术上日久不变,没有决策权去做出变化,维持稳定的基础上添加新功能才是首要任务目标。新功能永远也做不完,很多想法都不能落实,觉得戴着技术枷锁
- 对北京没有乐观的预期。并不觉得以后会长久的留在北京,大部分北漂不过是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消耗品,一波又一波年轻的耗材
- 抑郁症,辞职后才发现自己也许不是单纯有些忧郁而是有抑郁症(有一篇关于抑郁的文字),身心疲乏,也许这个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戴着悲观色的眼镜看世界,如何也无法获得快乐,工作也难以继续下去
所有的负面情况积蓄在一起,在北京呆了快四年年后,我决定离开北京。
在回龙观和西二旗的中间,有一片高楼,我租住的是其中一栋的二十多层,当然,是合租。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骑车下班,微凉,天色已经很暗了。远处的一片高楼已经亮起了很多灯,白的、黄的、亮的、暗的。身边的车流呼呼而过。万千灯火,却没有一盏是等待着我而亮的。我并不是想念家人,亦或是觉得孤独,只是想着这样一个不能成为归宿的地方,大概是时候离开了吧。考虑良久,向领导提出了辞呈。
要说离开北京有什么后悔的,那大概是后悔没有多存钱再回来,至少存个首付吧(回云南后的好几年工资都没赶上在北京的时候)。
离开北京以后
试试创业吧
我的职业是程序员,对于技术我有我的追求有自己的理念。并不是说一味的追求新的技术,但通常来说新的技术在理念上更为先进,代表了技术的趋势、方向。我所追求的,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编写高质量的软件产品,低故障率高可靠性,可持续的开发演进模式。如果能是认可、喜欢的产品就更好了。以往的工作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想法,但在大公司作为螺丝钉是很难按照自己的个人意志选择技术线路的。我想在技术选择时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施行自己在技术方面的理念。
所以选择了和初中同学一起创业,说创业只是显得好听一点,说白了不过是搭伙做事,名头是技术总监(头衔在小公司基本没什么参考价值)。想着自己带团队的话,总能落实自己的想法了吧,总能实现“技术自由”了吧。
那是 2016 年末,带着几个人的小团队,团队真的弱,就像带着几个大学生实习生,只能慢慢一点点改进成长。一开始主要接一些外包,网站 app 小程序之类的,杂七杂八的活都要做。要学习很多新的不熟悉的技术,管理技术团队,招聘,培训,和客户沟通,公司会议。
公司只能说勉强活着,慢慢的完成了一些项目,慢慢变得更正规、更强,能做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似乎情况在慢慢变好。而我却越来越觉得难以为继,认识到后面的路会越来越难走,以至于我开始考虑离开。
- 项目压力太大,同时做几个项目。那时候也还不太懂如何让下属承担更多的任务,理清自己作为管理者的职责,下属做不了就往自己身上揽,承担了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虽然实际上,下属能够分担的任务也非常有限。加上身体问题(那段时间也是抑郁症相对严重的时候),太累,有一段时间甚至颠倒黑白,住在公司,但实际上对项目进展也没多大的作用。
- 技术冲突,做技术决策的时候,我倾向于选择新的、系统性的方案,这也意味着文档少、学习曲线陡峭上手困难。而团队的大部分同事更喜欢成熟的简单的技术。从双方的角度来看其实也都没什么问题,我也不太在意,只是渐渐的还是觉得有些孤独疲惫,好像自己一个人往前冲,其他人却走了别的路。后期,我决定更换技术线路时,我已经认识到完全没有可能让团队和我一起重新开始,离开就成了必然的。工作如果不开心,继续下去也不过是累积痛苦罢了。我选择了我认为更好的方向,丢弃以前五年的积累,重新开始。(主力编程语言从 java 转到了 golang,类似于老师转教其他学科这种吧)
- 这次技术方案上的困境让我多少也有些理解前直属领导的处境,我说的那些技术问题他难道不知道吗?他有决策权为什么他不去做出改变?现在想来他也要为部门领导负责,而部门领导也有自己的 KPI,部门领导也要为大老板负责,技术改革底层会高兴却并不能给上层带来显著收益。而我的处境,要为项目进度负责,要带团队,团队并不能承担我的激进技术改革。
- 慢慢的也越来越觉得自由的可贵,不管你处于什么样位置,总有各种各样的枷锁束缚着你,哪怕身居高位。
- 渐渐的也发现和合伙人的一些理念不合。老板是生意人,技术上的事情不太关心,重要的是持续的完成项目,做大做强。我更关心技术,更关心团队的发展,更关心产品的质量,认为长期来看是重要的事情。而这些,其实都是需要投入时间与成本的,对老板来说哪有快速完成项目重要。老板对技术的理解,更多的是“能用就行”,“能赚钱就行”,“能让客户满意就行”,这些从他的角度来看没毛病,但是我觉得这些不是技术的全部,也不是我想要的(我对技术也有些偏执,一旦我认定了新的方向,如果不去践行的话,我就很难受)。还有,一些问题我提出过很多次,但合伙人并不认为是重要的问题,比如交社保。让我越发觉得,其实这个公司我能做的事情也有限,甚至我所管理的技术团队也许也不能算是我管理。
- 老毛病犯了,觉得做的产品没价值没意义。技术方面也不尽如意,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了。
- 管理团队也不是什么都和期望的一样,于是我就想,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这些问题总不存在了吧。
回过头来,第一次管理团队,我也犯了很多错。那段时间身体不好,合伙人对于我也挺宽容的,我至少也算尽力了,好聚好散。
独立开发者
为什么想自己一个人干呢?哈哈,就是想自由吧,想做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不喜欢的就不接,想用什么技术就用什么技术。
我终于可以自己一个人干活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独立开发者”或者说自由职业。
最开始只是有一些学习新技术的安排,后来接了朋友和亲戚的项目,但项目推进的很慢。自己一个人吧,也的确可以自由的做一些事情,效率其实也还过得去。但事实证明,自由也是有代价的,至少没有得到期望的美好。顺风顺水的人生才是少数,一无所有的人起起落落才是常态,我从一个低谷走向了另一个低谷。很多问题是开始之前没预料到的:
- 太寂寞了,那会儿自己本身没什么交际,成月的独自生活、工作,让我产生了焦虑、虚无感,身居闹市却有种真的与世隔绝的感觉。
- 如果你没有正式工作的话,哪怕你说你是自由职业,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你其实很闲,或者说时间很多可以自由安排。随之而来的多半就有事情找上头来了,来自亲近的人。如果不能果断拒绝,那么你工作的时间就会减少。如果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减少,没有持续的正向反馈,那么也会逐渐失去持续的动力。
- 没有找到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就接手了困难、耗时的项目,各种原因导致项目进展缓慢,长期没有收入,甚至到了生活困难的境地
- 其实独立完成项目比想象的困难的多,哪怕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果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那也只能自己学习,这其实也是十分耗费时间精力的。做一个软件产品需要的 UI 设计、产品设计对于我来说几乎都是全新的领域。哪怕基础的编程工作,也有我不熟悉的方向。
- 其实一两个问题也还能忍受,但所有问题叠加在一起就不是轻松的事情了。
开始独立开发的几个月后,家里有些事情需要我跟进,持续几个月的那种,我不能拒绝。家里的事情没有预期的简单顺利,虽然也不算太难,但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这让我很难再持续的专注工作了,甚至几乎没有在工作。虽然客户那边因为是认识的人也没说什么。但我这边确实很难再坚持下去了,脱离公司 9 个月后,接手的项目也没有完成(大半年都花精力搞家里的事情了),终于还是受不了没有收入的日子,找了个公司上班领薪水。
回头反思,这次尝试,条件还是太不成熟了,最终只能草草收场。最大的教训
- 个人能够完成的事情其实是有限的,如果你想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的话,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现今时代,社会分工复杂,已经不是一个人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年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长的方向,团队的作用便是把擅长不同方向的人聚起来,完成共同的目标。
- 集体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把人聚在一起完成特定的目标。哪怕只是最简单的交际,什么都不做甚至不交流只是经常看到熟悉的人,也是独立工作无法具备的。
- 如果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满足不了,那么盲目愚蠢的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让你越来越痛苦
- 工作还是要有合适的环境,哪怕理论上你拿个电脑坐在路边也能写代码,但现实是不行的,也许你可以写 10 分钟的代码,但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完成一个项目
经历了失败的创业之后,也反思了之前一些固执坚持的点,也许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或者说,不应该放在第一位。追求理想之前,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说攒钱买房、结婚生子。理想可以实现内心的满足却不一定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何况也不是容易实现的。
(期间接手的主要项目,最后也只是做了个半成品,恢复上班后一段时间才决定完全放弃退还了定金)
(哈哈,这段经历,就好像自己跳了一个自己挖的坑,然后自己又默默的爬了出来,经历了痛苦,现在却好像无事发生过一样)
回归稳定
毕业后的几年,随性的选择想要走的路,并不顺利,没有攒下什么钱,艰难前行。
经历了失败创业之后,开始认可稳定的意义,开始理解集体/团队是不完美却必要的存在。重新思考理想、自由的价值。
年近三十,认识的同学、朋友、同事一个个的结婚生孩子、买房子、离婚,回过头来才发现只有自己还是孤身一人,兜里也没有钱,才开始着急。这才想,要稳定的生活,稳定的收入,攒钱买房子、结婚生子。所以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找安稳的工作,不再跳脱。(与其说是妥协,其实也是别无出路了,除了以前的傻子谁不想选择容易的路呢)
对于新的工作,主要的要求其实就是解决之前提到的问题,稳定的收入,至少不是困难模式的日常工作。当然,还是要用我喜欢的技术,不然不是又走回头路了么。
找新工作坦白说并不顺利,自己选的偏门技术招人的公司少,含着泪也要接受现实。当然,就算我还是用以前的主流技术,选择面会更广一点但也好的有限。核心问题还是云南的 IT 产业太弱。
不管怎么说还是找到了,一家区块链行业的小公司。此前对这个行业也没有深入的了解,不过它开放、自由的基因是吸引我的一个点。
之后就回到普通打工仔的日子,上班下班,期待假期。也有不满意的地方,至少稳定可靠。
不过这家公司并没有撑到下次跳槽就因为老板的问题倒闭了,倒闭的很突然,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至今未发。(倒闭之前我其实也想走了,还是觉得公司做的产品没有价值、意义。这点上我偶尔也会羡慕传统职业的确定性,至少他们做的事情的价值、意义是确定的)
公司倒闭是在 2021 年初,其实很想放个长假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去一直想去的地方。却又怕错过了金三银四招聘季,特别自己还是用的偏门技术,所以还是准备笔试面试。
四月份的时候入职了一个远程办公的小团队。然后就一直到现在了(2023)。
起初并没有考虑过远程办公的团队,只是认识的人介绍了这样一个机会,也想尝试下不同的工作模式,并且薪资也还可以。其实就算在昆明本地找工作,也不会有太多的选择,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
新的团队也不是一帆风顺,有段时间特别想逃,因为长期的不适应远程办公导致的工作生活难以区分边界。甚至都提出了离职申请,却被 boss 挽留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现在也基本适应的远程工作的节奏,感谢 boss。
现在的工作还算满意,基本算是当前处境下的较优解了,只是不知道可以做多久。创业团队,也许明年就死了呢。
不管怎么说,打好基础,提升自我能力,直到下一个变化的契机。
回首往昔 理想与现实
大概是因为中学时代学习成绩还行,那时虽然不能确定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层次,但至少不认为自己只是个平凡普通的人(哈哈,中学那会儿估计是对标科学家华尔街精英这种的吧 😂)。
工作后,渐渐的意识到我也不过是个普通人,和走在街上遇到的每一个人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并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何况决定人生的有很多因素,中学时代成绩好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只是很小的因素甚至无关紧要。也许我曾经脑子好使一点、考试分数高一点,到头来也不过是做普通的工作,出卖劳动力换取生存用的货币。
从毕业到现在,自己就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的转啊转,跌跌撞撞,不曾有片刻歇息。值得安慰的是,所做的工作多少还有那么一点独特性,虽然有烦恼但不是讨厌的工作。
曾经追求想要的路,慢慢的也渴望平凡的生活,慢慢变好的日子。一些过去坚持的想法,渐渐的有了改变,向现实妥协,或者说变成熟了。近几年抑郁治愈之后,渐渐的也觉得其实妥协也不是那么糟糕的事情,甚至妥协才是人生的常态。做一个平凡庸俗的人,追求普通的快乐不也挺好的嘛。
不管怎么说,经历了几份工作,多少明白了职业生涯我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
以后,还是继续写代码,攒钱买房、结婚、生子。做喜欢的事情,追求美好生活。
如果有一天不能写代码了,等那一天再说吧。现在每天光是工作都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周末就想放松一下,不想再去想太多的事情。何况还有很多其他要考虑的事情。
只求不负光阴不负卿。
哦,说半天,我之前所谓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呢?大概就是用喜欢的技术在合得来的团队做喜欢的产品吧。其实也不重要了。
那么,现在的理想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早几年问我,虽然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还是会默默重温埋藏心中的追求。现在只是想,也许,从一开始所谓的理想就不存在,不过是未认清现实时的不切实际幻想罢了。
如今,与其说理想,不如说是在生存之余设定一个得以寄望的目标、愿望,它看起来好像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带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也许有一天可以实现,也许至死都保持了最开始的模样,但我想大概率后面的某一天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所以,理想是什么?重要吗?重要,但不是必需品。如果有,那就记在心里,默默付出就好了。
偶尔也会想,所谓理想也许不过是自我慰藉,让自己看起来不算庸俗到底,以至于看起来像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人活着总要有所期待,如果对于明天没有期望的话,那一定很无趣绝望吧。也许理想、亲情、爱情、事业、财富、兴趣都是起到这种作用,让生活有个盼头。
生活的常态,是做日常得以维持生存的工作,闲暇之余做些喜欢的事情,其余的顺其自然吧。
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
我想,其实大家都一样,在抽象层面想要的东西都差不多: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才能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前者是房子车子票子、结婚生子,后者是兴趣、爱情、自由、理想。至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前者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大家都不能轻易的躺平。
如果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我首先想到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保尔 柯察金)
套用在个人身上,无非也就是做自己不会后悔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生在世做喜欢的事情是取悦自己,不喜欢也要做的是责任义务与生活必须。我希望当我年老回忆曾经做过的事业时能够欣慰的说到,我曾投身于我认为有价值的事业中。
在曾经低谷的日子里,我总是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做什么样的事情才不会后悔,做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开心。这些问题不会有人一早就告诉你答案,只能自己寻找,我找了很久虽然没有结果,但至少找到了一些可以度量的线索:
- 想要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我所做的工作不能给我带来直接的精神满足,那不就是单纯的在出卖苦力吗。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会有领导让做一些我觉得无意义的事情,我会觉得很沮丧,要不是为了钱我大概就拒绝任务了。虽然从老板的角度,给你开工资,我让员工做什么员工就得做什么。
- 想要纯粹的工作环境,干多少活有多少贡献拿多少钱,同事间只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不用考虑人情世故,不需要背景关系只要实力。
- 尊重自我价值,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曾经假想过自己的克隆人出现在我面前,觉得很恐惧。自身的存在被否定,不再独特,哪怕是毫无价值的独特。不想做一个“没有灵魂”的螺丝,随时可以被替换、做与别人毫无差别的事情。
- 最好能有开创性,比如探索未知的领域、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 关于钱。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人毕竟是世俗性的动物,要吃饭穿衣,诗和远方也需要经济条件支撑。重要的,需要安身立命的住所。甚至结婚也要出彩礼/嫁妆。于我而言,理想情况下,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没有生活的压力,可以做喜欢的事情,有防范风险的储蓄。我不会乱花钱,也不追求大富大贵。工作方面,我也不希望不劳而获,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就行。
- 如果可以的话想要自由一点(比如技术、工作时间地点)
- 工作生活平衡
于我而言,我希望我总能遵循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回头看时,曾经走过的路也许有更好的选择,但至少在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我没有违背内心。
关于人生的意义,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不过,就这样吧!
闲谈
对考公怎么看?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特别是在云南这样一个平庸的地方。我妈有很长一段时间想让我考公务员,身边一些亲戚也觉得有条件能力的话考公务员好。可我总觉得不是我想要的,体系内也许安稳但我不想要无聊的人生。曾一度非常排斥这条线路,觉得是陈腐无趣不自由的选择。但在经历了创业失败和职业波折后也渐渐的开始理解认同公务员的好处,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宇宙的尽头真的可能就是考公了,稳定、可靠、体面、福利好、有可以依托的集体。对,国家集体是一个可以依托的地方,提供某种程度上的精神家园,社会温情。自由竞争的市场其实是个残酷无情的地方,当有一天你不再被需要时就会被无情的替换掉。如果你死了,公司也不会派人参加吊唁。请假了就会被扣减工资。公司倒闭了就得自己找新的工作。甚至年龄大了也不会有人要你。甚至因为你是女的也不要你。甚至因为你有小孩就会不要你。
我偶尔也会想有这样一种安稳的生活,如果我不曾抑郁,如果我家庭条件好一些不用考虑买房子,或者如果我能接受平庸的人生,那么现在也许也是一名公务员。但就算到现在我依然认为,除非真的喜欢,不是喜欢稳定本身,否则还是不考虑做公务员。
当然,你说私企就没有坏处吗?坏处可多了去了,比当公务员还多,奈何我所求的是自由、公平和走在浪潮之巅。
程序员平时的工作是怎么样的
- 开会,讨论产品/需求
- 接到开发任务后就写代码,不过实际写代码的时间不会占用大部分,看文档、探索解决方案、调试、review 都比较花时间的
- 和其他同事对接,把各自完成的任务组装起来,上线产品
- 基本上一整天都在电脑面前
你觉得程序员是怎样一份工作?
- 有趣、有挑战,可以获得成就感
- 有创作、研究的成分,也有生产的特征,也是新时代的农民工
- 也许也在为世界创造新的东西,也许不过是在试错,也许不过是资本的玩具
- 开放、自由(还是看行业,不过大部分是这样的)
- 绝对理性,需要绝对的专注
- 新世界的奠基者[狗头]
- 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但基础性的知识有效期也比较长
- 写代码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手工艺活,代码反映了作者的思路,某人写的代码会有某人的风格,虽然很多时候也会 copy/paste,虽然团队通常希望写出标准化的代码,但不管怎么说代码还是注入了作者的“灵魂”,当代码运行起来的时候便是生命最辉煌的时刻。尽管代码、产品也有它的生命周期,会过时、会下线、会变更,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生命。至少代码曾经绽放过。
- 下面的一段话摘抄自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22/06/weekly-issue-209.html
人类行为受到工作环境的强烈影响,你会变成环境要求你成为的样子。 正常人关进监狱,就会变得囚犯般俯首听命,暗中算计;要是当上狱警,就会不由自主地居高临下、残忍霸道。
这个实验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小心你的工作,它会改变你,让你成为另一个人。 很多人都有一种印象,会计师的性格是斤斤计较、对数字格外敏感,律师的性格是重视利益最大化,海关执法人员的性格则是充满怀疑、不信任他人,这就是职业对性格的改变。
这不禁让我思考一个问题:程序员这个职业,会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我能想到的有下面几点。
(1)你会变得习惯孤军奋斗,靠自己解决问题。编程本质上属于个人劳动,不是团队劳动。一段代码终究需要你一个人写出来,不可能两个人合写一个函数,你写上半段,我写下半段。现代软件工程是基于分工的协作,每个人完成自己那份工作,然后才能互相协作。
(2)你会习惯孤独。编程非常孤独,日复一日、长时间地与机器打交道,很少与他人面对面交流。如果遇到赶工期,一连好几天,都说不了几句话。我能想到的类似工作,大概只有作家。
(3)你必须非常细致,做到谨小慎微。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任何一个字母、一个小数点都不能写错,每个逻辑条件都要理清。只要有一个疏忽,代码就会无法运行,或者留下安全隐患。
(4)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程序员是压力很大的工作,公司越大,压力越大,代码写得慢、写错了、或者写不出来,你都要承担责任。有时候出现重大线上 Bug,别人在屁股后面催着你,你却迟迟想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又没有办法测试,那种心理压力真会让人崩溃。
总之,一个人如果没有形成稳定的个性之前,就去当职业程序员,可能就会变成上面这样:不习惯与他人紧密协同,喜欢单干,长时间的孤独劳动,非常重视细节,任何一处都不能偷懒或写错,心理压力巨大。
理想中的职业是什么?
大概是搞研究吧,探索未知的知识边界,做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事业。为什么现在不去做?考虑收益与成本吧,如果时间倒退十年可能会考虑
想尝试哪些职业/事业?
- 歌手:让我的歌声感染你
- 画家/作家: 我肯定是没有一点才能的,只是觉得很酷
- 科研人员:走在世界的前沿,探索知识的边界
- 航天事业: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呆在摇篮里
- 探险家:去未知的地方,冒险吧
- 军人/飞行员:男人的浪漫
- 运动员:突破生理的极限,人类最原始的爆发
- 图书馆管理员,其实我只是想安静的看书(现实是买书不看。。。
- 木匠,其实也挺酷的
- 格斗家、武术家
- 种地。。。挺好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壤孕育着你我
- 变成一只猫(优雅),或者一条海鱼(自由)。。。
- 魔法师,如果存在的话。。。
- 修仙。。。
- (以上仅是幻想)
为了钱可以做不开心的工作吗?
这取决于钱的数量,以及我缺不缺钱。房子买了、生活还过得去,婚结了,孩子也大了。那么收入低一点也行,还是想做可以让我快乐的工作,还是想追求所谓的理想,做想做的产品
物质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底线需求却是确定的,说到底,要先满足基本需求
那么你觉得什么是有个人意义的职业?
- 自己喜欢的事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精神满足
- 能让自己得以谋生的职业
- 创作型、研究型职业
- 我以前有些羡慕创作型的职业,比如作曲/作家/画家,一旦创作完成,那么作品便几乎具有了几乎永恒的生命、价值,即便创作者死亡。当歌曲再次响起,作品的生命又得以延续。作者的名字也会被人想起
- 研究、探索知识的边界,扩张人类的认知,做独一无二的事情
- 觉得单纯的生产、服务型职业对社会有价值但有些无趣。大部分可以称作社会的齿轮,就好像多年前在大厂当螺丝钉的感觉,区别只是哪个更精密一点而已。无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除非有一天别无出路了我也许会考虑这样一种生存方式吧
关于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
我想,人生如果可以有十年的自由时间,那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生活,找到人生理想的工作。不用着急着赚钱买房,不用着急着结婚生子,也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人,生而不自由,家人是你的枷锁,社会是你的枷锁,自己也会给自己上枷锁。
大城市和工作
大城市工作机会多,特别是对于 IT 业,至少不会像在云南用个偏门技术就找不到工作。起初是为了追求自由回到了云南,我也不知道我算不算家乡宝。现在大概是觉得安稳已经不太想出去了,也许有一天会为了生存不得不再次回归大城市,到时候再说吧。如果选一个的话,也许会考虑深圳吧。
不说工作理想,你想要的还有什么?
“我梦寐以求,是真爱和自由”
其他:
其实折腾也也未必全是坏事,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道听途说和亲身尝试还是不一样的。
零零散散的说了些杂乱的事情,谢谢你看到这里。